news

新闻中心

MEDIA

媒体报道

房地产导刊-做对能做的事----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曹志伟董事长访谈
发布时间:2007-08-03浏览次数:1477

   起步于1994年的“新城市”,在中国地产起伏跌宕的经济大潮中,昂首走过了13年,脚踏实地、后积薄发,成功完成了由单一施工型企业,向以房地产业务为核心,集工程施工、物业管理、实业投资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转型;锐意创新、屡获殊荣,诸多大大小小的各类奖牌、奖杯,见证了“新城市”辉煌的发展历程。回溯其稳健的发展历程,“新城市”一直在尝试着以专业的视野,从房地产价值链中寻找适合自身的战略发展之路,套用曹志伟董事长的话来说,“深情回首来时的路,弹指一挥间,时移市异,我们的心灵却变得益发清澈而平静”,因为在“学院派”领军人物曹志伟董事长的带领下,“新城市”人都怀着一个美好的新愿景,那就是要做房地产业最优秀的专业经营管理者!现在,“新城市”人,正坚持“专业、负责、严谨、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稳健的步伐迈向下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曹志伟:
     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知名房地产评论家,从事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实践和研究近20年,发表过《对广州停车难现象的思考》、《“中调”是场及时雨》、《做对能做的事!—— 从房地产价值链中寻找企业战略发展之路》、《广州市经营性用地出让计划的一些看法》、《珠江新城版块“机遇与挑战”》、《房地产中小企业决胜之道》等大量专业文章。其统率的“新城市地产”近年来异军突起,业绩卓著,成为广州新锐房地产开发商的代表。
   
   
   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宁可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 ----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新城市”自1994年创建以来,成功开发了自由心岸、玥秀等项目,逐渐完成了由单一施工型企业,向以房地产业务为核心的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转型,请问曹总,新城市成功的发展历程给您带来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曹志伟:房地产企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项目制、资金密集、产业链较长,所以对于处于快速成长的房地产企业,就必须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妥善的、具有前瞻性的措施,才能确保成长性是健康的、可持续的。
     我一向认为,做企业要有恒心、诚心、规范经营,在潜规则风行的现代社会,也要坚守自己的企业良心,所以新城市无论是在公司扩张经营还是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都是遵照相关法规去做,虽然这样经营成本相对会高,但我们活得很坦然。为人处事也一样,我对员工、对合作伙伴、对家人都有着同样的相处原则——坦诚、善待、做人要厚道。对朋友,我信奉“宁可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经得起诱惑,也经得起威逼,甚至不惜牺牲一些机会和利益,也要坚守自己做事的原则。因此公司和个人在各方的扶持下一直以来都走得很稳,也必定会走得很远。
   
   战略,就是做对能做的事,在房地产产业链中准确地找到企业的定位。----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在房地产新政背景下, 为适应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的发展阶段的要求,诸多企业在中长期发展战略方面进行了调整,例如万科的新战略已调整为聚焦经济圈战略、客户细分战略和产品创新与工厂化战略,新城市地产作为现代房地产企业,请问是怎样建立与宏观政策、市场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的?
     曹志伟:战略,就是做对能做的事,在房地产产业链中准确地找到企业的定位。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在战略认识上有个误区,认为战略是大企业才应该做的,中小企业制订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不大。其实不然,战略是企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思想。尤其是房地产企业,选择不同的战略,就意味着,企业的产品、组织结构、人员组成、资源配置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而这些调整大都是不可逆的,转换成本非常大。
     新城市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中高层管理人员大都是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精英,因此,大家一直都很重视战略,自2002年起,就着手制订了三年一期的战略规划,每年检讨一次。去年以来,由于房地产政策多变和市场结构调整也很剧烈,我们甚至半年就检讨微调一次。确立了在中心城区及有产业支持的区域开发建设精品商住项目的战略方向。
     确立这一战略方向是紧密结合新城市发展特点的,首先,公司员工平均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年资超过十年,且多数中高层精英都是硕士高学历,具备开发精品楼盘的实力和专业能力;其次,做精品项目,需要较大的现金流量,且相对耗时间,一般中小型发展商,耗不起这些时间,但新城市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和打造精品楼盘的信心;三是新城市人做任何事情都有恒心,就像画家静下心来投入搞创作精品一样,我们都把新城市看作是一个画家或者是工匠,有着德国人那种对产品的认真态度和执着追求品质的精神,因此,新城市选择了开发有个性高档精品楼盘。
     我们制订战略,采用了世界大公司通用的工具——平衡记分卡,在充分研讨市场需求和公司产能的基础上,绘制出切合公司发展战略地图,从四个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战略重点,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都围绕这些战略重点制订工作方案和执行计划,对于计划我们又因地制宜地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与绩效挂钩,以此保证战略的落实。
   
   规模不求做大,但求做强;产品不求数量,但求品质,品质的追求才是永远的追求。----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战略定位,确立合适的产品开发模式,已成为众多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多项目开发和跨区域开发的成功法宝之一。例如,万科集团有四种产品模式,分别是城市花园系列(城市中心区外围住宅),四季花城系列(城郊结合部),金色家园系列(城市中心区住宅重建)和自然人文系列(自然、文脉),请问,新城市在产品开发模式方面是怎样思考的?
     曹志伟:战略和管理是产品开发定位的基础,通过认真的梳理和研判,我们认清了市场,也认识到自身的产能和长处及不足。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确定了公司的开发模式。
     我们的团队是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既有建筑方面多年的经验,也有管理方面的专才,考虑到抗风险的因素,我们始终坚持以高比例的自有资金投入作为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保障。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新城市地产的精品战略。
     1、我们的品牌是“新城市”,我们崇尚“新城市主义”
     我们战略的内涵包括两重含义,也是我们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
     (1)致力改造中心老城区,使旧城变为“新城市”。
     我们在广州中心的越秀,荔湾,海珠和天河区都有项目。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小在广州长大,目睹了城市面貌的变迁,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新城市公司成立以来,也一直参与广州的城市建设,成为长期致力于打造精品楼盘的发展商,同时也是一直致力于旧城改造,盘活不良地产项目的发展商,以“新城市 新生活 创建物有所值的生活新空间”为理念,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在市中心开发高档精品楼盘,我们认为,每一个城区项目既要传承广州浓郁的历史文化,又要有所创新和发展,赋予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和元素。新城市公司通过竞拍的规范模式取得了一些不良资产项目。这些烂尾项目,从拆迁以来历经10年,是城市面孔上的伤疤,而我们通过自己的专业工作,将其建设成一个个精品项目。因而也获得了“盘活不良资产的专家”和“城市整容师”的美誉。其中滨江新城市花园(自由心岸),由一块国企的闲置烂尾二期地块,收购后经过精心雕凿,已经成为海印桥旁滨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新城市•玥秀轩项目,拍得后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将涉及数十户拆迁户的烂尾十年的项目,以规范的开发运作模式,使其成为广州市房屋管理系统“阳光家缘”的首家试点单位,成功盘活成为豪宅楼盘。今年以来,随着政府“中调”战略的提出以及恩宁路连片改造的推进,我们位于西关核心的新城市•逢源项目也正式启动。对于政府旧城改造的计划,我们热烈响应,并且肯定会积极参与,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合适的项目去做,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更可以为社会建设出力,为城市建设尽企业的历史责任,尽力改善人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使广州富有悠久文化历史的老城区焕发出亮丽的时代光芒。
     近两年,我们加快了在中心城区拓展的步伐,在珠江新城的CBD区域取得了新城市•领秀项目,除了计划开发高端住宅外,该项目还将包括商务写字楼和高档商场,对于这部分升值前景良好的商业项目,公司决定长线持有经营,两年后集团总部也将迁入办公。
     (2)加强在城市副中心的新兴区域开发,将乡村建设为“新城市”。
     近年来,随着大广州战略的实施,周边区域发展很快,例如花都和萝岗这两个城市副中心,凭借空港经济和科学城高新产业,其房地产市场都在产业链的支持下强劲上扬,其中花都区这两个月的住宅成交量超过了天河,成为全市第一,实在是不容忽视。因此我们的战略也顺时而动,在集团发展的区域定位上不再局限于广州市中心区域,而是补充了为在市政规划的新区以及有产业链支持的新区,寻找可持续分期发展的用地。其实前两年我们已经开始在花都拿地,今后我们会加大在新型区域开发拓展的力度,因为一方面,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会在那里置业,比如郊区的山清水秀,低密度住宅会吸引市区内有消费能力的高端人士来休闲度假。另一方面,在有产业链支持的新区,同样会出现我们的新增目标客户群,比如跨国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希望在工作地点的附近拥有良好的居住品质,这种需求是常住型的,使我们的建筑充满了人气,不会成为孤单的“卧城”。
     2、开发的项目区域虽然不同,但都有着鲜明的共同特点,就是新城市的精品路线。
     新城市地产并不追求盲目扩张,虽然我们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数量不算多,规模不算大,却均属精品,已在市场上形成了客户认可的“新城市系列”。由于我们业内最专业的团队,我们开发的楼盘从整体规划、户型设计、空间构建、选料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以简美的设计和优质的产品切入市场,参与市竞争,并得到市场上的一致认可。
     好的产品来源于好的创作团队。新城市人有着专业人员的高尚操守和高超技艺,我常鼓励员工们要有恒心,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我们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每一个项目都精雕细琢,把精品打造出个性,就成了作品。新城市的房子不单只有居住或经营的实用功能,还兼具金融产品的保值升值特性,因为它是一件经得起岁月历练的建筑艺术品,值得世代流传下去。
     我们的市场定位很清晰,通过认真的市场调查,根据目标客户的特性和企业所长,及时开发出特定客户群所需的精品。我司的客户群定位是“青年精英,有品味、有生活阅历的成功人士”。
     面对当前火爆的楼市和不断飙升的房价,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深知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成本构成价值,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当前房价的高企,很大程度是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所引起。随着政府加大土地供应的力度,大力发展保障型住房,如果有朝一日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缓解,加上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下,房地产的价格终将回归价值。而价值是由成本所构成的,成本又是由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所共同构成。这样,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除了实打实的有形成本投入外,创造产品附加值的无形成本(知识技术成本)的投入和控制将成为非常重要的考量,这就是新城市地产始终坚持的专业化发展之道。
     3、产品先做精,再上规模;企业先做强,再做大。
     华体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四年发展,“严谨、专业、创新、负责”的新城市企业文化已形成并深化。有明晰正确的战略、稳健的资金财务制度、严谨专业的管理模式、完善的培训体系、鲜明准确的产品定位、成功高效的开发流程作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华体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保持稳健作风的前提下,集团内成立了专业的管理模块团队,计划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用自有资金和承包管理的方式保障合作伙伴的利益。近期开始通过输出新城市成功的开发经营经验和严谨专业的管理流程及企业品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让新城市企业体系走向健康的加速发展道路。实现做“房地产行业最优秀的经营管理者”的愿景。
   
   经营一个企业和经营一个家是相同的,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众所周知,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正在改变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状态,企业纷纷开始强练内功,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现在的房地产企业都有比较多的项目公司、区域公司,如何对企业多项目、跨区域运作等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请问,新城市是怎样思考这一问题的? 
     曹志伟:几乎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会经历一个由项目公司向多项目集团公司或多元化公司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艰难和痛苦的,因为,企业象人一样,都是有惰性的,对于固有的东西,总是不太愿意放弃,对于新的事物总是怀有疑虑。但是,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与时俱进”才是企业立命之本。
     发展壮大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比如项目多了,区域广了,资金多了,部门、岗位和人员多了,管理的层级复杂了等等,一言蔽之,就是企业可以调动的资源多了,其实责任也大了。这对企业来讲绝对是个挑战,企业的管理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去整合这些资源,而这整合的过程就是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多项目运作情况下,企业的部门会细分,层级会增加,原来由几个管理人员通过圆桌会议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转变为通过流程(制度)方式进行管控和约束。制度和流程虽然会降低企业经营决策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犯错”的机会,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业务本身,而是在风险控制上。
     新城市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已制订了300多条业务和管理流程,这对于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尤其是培训新员工起到明显作用。
     首先,我们将其应用到新入职员工的培训上,大大缩短了员工了解企业运作的时间。此外,开展企业专业培训,使开发人员形成一个专业的团队,一方面可以成功地推广和复制一些成功的开发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员工的专业管理能力和企业归属感。
     其次,降低学习成本,明确产品发展定位,按单项目运作模式去运作多个项目,管理成本就会增加,规模效应就无法显现出来了,所以,可采用矩阵式的管理模式,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有效地配置到项目运作中去。举个例子,同一家企业在广州生产这一类的手机,和在外地生产的手机同一类型,这就意味着成本降低了,因此,我们会选择某一类的客户群来开发定位在同一档次的产品,降低成本,此外,通常来说开发全新的不同类型的产品容易犯一些错误,开发周期也会相对较长,这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快速发展的。至于弱矩阵与强矩阵的选择上,视企业管理模式而定。集团公司更着重于人员、资金、项目开发进度方面的管控、调度,两级层级管理既使管控与操作分离,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又不会牺牲效率。
     第三,制定标准的流程和制度,例如一部汽车,无论由谁来生产,都离不开那套严谨规范化的流水作业流程,这就是那些欧洲汽车生产的高品质保障,都有强制的流程措施,当然,它会扼杀了一部分操作个人的创造力,但是在扼杀的同时,你的每个流程都得到执行的保证,这也是麦当劳为什么能够成功开遍全球的道理。
     第四,制定合理的激励体制。因人设岗,把员工的主观能动发挥出来,形成一个有效的,公平的机制体系,最终形成一个与公司规模,产能匹配的架构。
   
   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发展速度,一定要与企业的产能相匹配。----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如今许多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急于扩大企业规模,到处圈地扩张,但有时候却往往急于求成,将企业拖垮了,请曹总谈谈怎样合理规避房地产企业快速扩张所带来的弊端?
     曹志伟:其实,这种弊端是无论怎么防止都会存在的,无论任何时间都会存在的,但是在高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都被一些成功所掩盖掉了,它只有在经济周期下跌的时候才会反映出来,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个人认为企业扩张并没有过错,关键是企业的匹配性,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发展速度,要与企业的产能相匹配,同时要跟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匹配,先挖墙,然后再补墙,这样不是不行的,必须保持清淅的头脑,产能用尽了,企业的风险就大了,同时,客户的满意度也就下降了。比如说酒楼火爆了,拼命不断地开分店,它的服务质量就会下降。
   
   负责任的企业应该用充足的自有资金,去保障参股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在新的宏观经济变化趋势下,如何规避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建立资本预警防御体系,已经成为企业首当其冲的新问题, 请问,新城市地产是怎样思考开发风险与预警模式这一问题的?
     曹志伟:房地产行业是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进入门槛也相对较高,所以,快速成长的房地产企业都有做“大”的冲动。提高负债水平、延迟支付时间等成为了惯用的手段,甚至一些地产商搞“假按揭”、“一房多卖”等不法手段,这既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破坏了房地产行业环境。
     提高负债水平、利用财务杠杆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房地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收入支出在时间上的不匹配,给房地产企业构成了风险,一旦市场或政策发生变化,房地产企业将出现支付困难、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这种风险在资金密集型行业中是屡见不鲜的,金融行业里出过“德隆”、“南方证券”,房地产行业里也出过类似情况。在短期内通过提高企业负债水平,“堆积”资产形成的“肥皂泡”,终究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
     我们认为,负责任的企业应该用充足的自有资金去保障参股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新城市在财务杠杆的使用上历来稳健,开发项目自有资金比例始终控制在70%以上,购买的项目都是按期付款且大多数一次性付清。良好的财务及资产状况,为新城市下一步合资合作、输出管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房地产导刊》:随着银根紧缩,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利用资本市场迅速积聚资本,以扩充企业的竞争实力,成为了众多发展商迫切的任务,2007年已被业界人士称之为“地产上市年”,请问,新城市是否已有上市的规划构想。
     曹志伟:新城市已有上市打算,已经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了。很多人都劝我们在国内上市,因为国内可以融入更多的资金。但是,我个人觉得在境外可能更规范一点,我觉得新城市上市不仅仅是考虑融资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一旦成功上市成为一个公众的企业,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对全体股东和股民负责,同时也要让股东分享企业的赢利。现在企业还在筛选保荐公司,多家保荐公司都觉得新城市上市会非常优质,而且,可以说到今天为止,新城市几乎没有负债,,但以后随着规模的扩大,可能会用到贷款等外部资金。
   
   将失败的教训当作学习,将成功的经验提升转化为流程。----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据调查显示,除资金、土地之外,人才资源瓶颈成为制约房地产企业快速扩张的因素之一,大型房地产公司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则日益迫切,尤其是在管理人才和融资人才方面,业界王石也认为人才是万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曹总,请您谈谈,新城市对于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
     曹志伟:快速成长的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总是存在着相对短缺,这主要是企业用人要求与市场供给不匹配造成的,仅仅通过招聘是不能解决的。
     快速成长的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对于用人需求的“多变性”和“阶段性”。在中小型企业里,用的人往往是“多面手”、“复合型”、“业务导向型”的,但是,在实施集团管控模式后,部门、岗位的职能就会细分,岗位的职责范围窄了,但工作标准和深度要求却高了,也就是说,专业化程度高了。此外,对于管理人员的需求增加了,对一些高层次岗位人员提出了管理方面的要求。
     所以,在快速成长的企业中,岗位的设置变动较大,同一个岗位在不同时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对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较高的培训方面的要求,必须能够识别市场上基本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必须能够针对员工的现状和岗位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融入公司文化中去、达到公司工作要求。
     新城市在员工培训方面列有充足的年度预算,人均培训费用达到人均年收入的10%以上,培训内容涵盖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同时还建立了内训制度,部门内与部门间,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氛围。做到将失败的教训当作学习,将成功的经验提升转化为流程。
   
   建筑是人的载体,而文化的载体是人。----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新城市是如何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文化的?
     曹志伟:建筑是人的载体,而文化的载体是人。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产生的,如果没有人,文化就不存在了。
     在新城市内部人员的管理和团队文化建设方面也是这样,我很注重和员工的沟通,我举个例子说,我们在一个平台上都可以沟通,就像我们在一个桌面上,但是,当这个桌面倾斜到一个程度到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了,就根本没办法沟通了,这个桌面就是水平。
     此外,团队培训建设很重要,我们新城市的培训计划是要让管理层员工达到七成以上是研究生学历,像去年公司的培训费用就达到了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八。我个人时常在想:“有什么比人更重要,以后输出的不但是我们的品牌,也可以输出我们的管理。”培训是新城市团队文化建设重要的一环,新城市设立了专门的培训基金,安排的培训课程很多,我们连搬办公室都有培训。现在办公室这里堆着很多箱子,箱子都有很多编号,上面书写着要搬去第几区第几柜,我们要求当天搬办公室要全部一步到位,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上班。我们很强调企业培训,如今已经形成一种学习的文化,团队的文化。
     (后记:就在采访结束几天后,华体官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就搬到了新办公地点,向着规范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我反对一种声音:“现在房价高了、物价高了,让城市的运行成本高了。” ----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曹总,您能否就整个房地产发展的态势,经济的发展格局,谈谈对全国房地产发展趋势的看法?
     曹志伟:我是非常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经济GDP保持8—12个百分点的增长,还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现在科技日益进步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机遇,中国一定能够抓住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我反对一种声音说现在房价高了物价高了,让城市的运行成本高了,其实不然,城市各方面生活成本高了,就自然会逼着城市的产业升级换代,推动经济的发展。
     此外,中国的城市化程度还远远不够,比如新一代的农民工,有多少个赚了钱就寄钱回家的?他们为自己生存,要在城市里面扎根,就会对城市住宅有消费需求,房地产也就会有大量的发展空间,政府应该为地方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
     现在房价涨了,其他物价也涨了,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人力资源成本(主要是薪酬)的增长一定会超过我们物价的增长,超过GDP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薪酬的增长都在垄断行业增长,这是不公平的,这是用全体纳税人的税,用全体人民的发财机会受约制来换取垄断行业的利益。一旦放开行业垄断的话,其它行业薪酬肯定会增长,包括农民工薪酬的增长都会超过双位数,这是中国必须面临对待的。政府应该加息减赋,企业应该提薪加福利,让百姓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所以我认为中国房地产在未来的几年内发展应该还是较好。关于房价的上涨,我不敢讲明年具体升多少,但从中国整体经济形势来看,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未来几年内年还是会上涨的。
   
   我十分看好广州的发展前景!----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不少广州本土发展商纷纷北上、东进外拓,曹总您是怎么看待广州未来的发展态势的。
     曹志伟:我认为广州的经济增长绝不亚于长三角,广州的增长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增长,但某些城市的增长是有计划经济在推动的增长。此外,广州是珠三角“9+2”新规划的中心,首先,它是政治中心,“9+2”城市中最高的行政长官的级别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广州,其他地方没有。其次,多数高速公路的路网是以广州作为起点的,因此它也将成为经济中心、物流商业的中心,同时会成为很多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所在。在这诸多个中心的前提下,土地珍贵性就会凸现出来,所以政府必须抓紧这段时间亡羊补牢,做好土地的储备,以后中心区域的商业物业都会增值,此外,我个人认为广州不只是广东的中心城市,它是整个“9+2”的中心城市,也是南中国的一个重要中心城市。产业必将由“粗放型”向“高”“精”“优”型升级换代,产业的升级也将带来城市人才素质的升级,高素质高收入的人员就必然会需求高档的楼房,因此,我十分看好广州的发展前景。
   
   赚钱不是我唯一的目的,而创作才是我最大的乐趣!----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土地供给调控、银行信贷的闸门收紧、市场秩序规范、税收调节、产品限制等系列的新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深远,众多企业都适时进行了经营策略的调整,如加紧外拓的步伐,大量储备土地,缩短前期、加速销售等等,请问,新城市是否考虑要扩展走出广州?
     曹志伟:每个发展商制定战略都会有所不同,有些适合跑马圈地的做,先圈地,回头再整合调整逐步开发消化;也有些适合先从企业内部管理着手的,管理架构成熟后再扩张出去的,象中海,万科就是这样,始终是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地发展。
     新城市暂时不走出广州地区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赚钱不是我本人唯一的目的,创作才是我最大的乐趣,做一些能反映自己思想方面的作品,那才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第二,我对广州有深厚的感情,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广州相对熟悉,我觉得自己对广州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第三,我非常看好广州的发展前景,不仅是限于老城区,包括正在逐步扩大的中心城区。
   
   希望全体中国公民都能够充分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和快乐!----曹志伟
   
     《房地产导刊》:如今广州上下对房价一片叫嚷声,曹总请您谈谈对“房价过高,多数市民买不起房”这一观点的看法。
     曹志伟:房价确实上涨了,导致部分市民买不起房,但不能只是看房价,从经济发展角度来分析,广州市近几年来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受薪方案也没有合理调整。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公务员急切需要整体调薪。调整薪酬,同样也要给企业减负,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比如广州近几年来的薪酬税就不够合理,平均月薪一千六百元限额太低了,这一千几百块在广州还供不起住房,教育,养家都成问题,所以应该调整。此外,我非常赞同加息,加息可以让老百姓用最安全的理财工具去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快乐。
     所以,讲句话是良心话,我赞同调薪,减赋,加息藏富于民,希望全体的公民都能够享受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
   
   记者手记:曹志伟印象
   
     跑房地产新闻已有一段时间,曹志伟名声在外,一直希望有幸一睹他的个人风采,今日一见,感觉曹志伟既有企业家应有的气概,又富有书卷气,谈吐很有修养,富有人格魅力,是儒商的典型。
     不熟悉他的人可能会感觉他有点清高孤傲,但面对面地交谈,会感觉到他的亲切谦和。采访过程中,曹志伟不仅仅谈了企业的发展,还经常透露出对社会公众民生问题的关注,一再强调做企业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他说“一家房地产企业,如果将自身定位为单纯的开发和经营,那它的产出始终是建筑,如果将自身定位为一种新生活的营造着,那奉献给社会的将是一种进步”。
     而曹志伟看待时政、宏观经济发展等问题的透彻和犀利程度,是普通社会评论员远不能及的,他经常会在一些业界论坛和沙龙上,畅所欲言地表述自己独到的观点,针砭时弊,从不附和,言如其人,曹志伟就是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学院派房地产业专业经营管理者。